行山守則

Tim Sir- 一起行山闖蕩去
不時就有行山意外的新聞,心裡很不好受。意外當中,有年輕的,也有經驗豐富的。以此為鑑,每次行山無論預計有多短程,都會做足安全措施,作好十足十的準備。
1. 開心出門,安全回家。
2. 做好全盤路線計劃,包括起點、終點、休息點、補給點、撤退點等。
3. 無論長短,均帶後備水、糧食,並預計補給位置,但不要依賴。
4. 日光行也要帶頭燈或手提電筒,並確認有電。
5. 帶USB充電器,以供電話或頭燈用。
6. 帶備少量藥物,例如︰必理痛、止痾藥。
7. 下雨或潮濕時,不應行崎嶇山徑。
8. 如有雷暴必須立即撤離山頂並離開。
9. 不應做危險動作打卡呃LIKE。
10. 如有身體不適、食藥,均不應行山。
11. 要有基本行山裝備,最重要是一雙抓地力好的行山鞋,不宜穿波鞋、平底鞋。
12. 視乎個人需要,帶備防曬帽、防曬手袖、便利雨衣、攀爬手套。
13. 按自己體能選擇路線,不要勉強挑戰高難度山徑。
14. 愛護大自然,自己垃圾,自己帶走。
意外總是難測的,福禍只差一線,人算不如天算。有些「險」線,可能未算很險,距離死亡,大概還有三、四步的距離;不過,「行山」本是樂事,看似穩當安全的路,也宜提高警覺,不要把自己放到距離死亡只餘一步之險境。
願耶和華賜福給你,保護你。
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,賜恩給你。
願耶和華向你仰臉,賜你平安。
(民數記 6:24~26)
Q&A
1⭐ BB路線(~4k家樂徑) 例如︰盧吉道, 大美督家樂徑
2⭐ 初級路線(~8k家樂徑) 例如︰千島湖, 城門水塘
3⭐ 中級路線(~12k漁農署山徑/清晰荒徑) 例如︰梧桐寨, 渣甸山懸空棧道
3½⭐ 進階路線(~12k漁農署山徑/較多上落/茂密荒徑) 例如︰昂坪棧道, 石獅山
4⭐ 高級路線(~16k崎嶇山徑/斜度較大/少量攀爬) 例如︰八仙嶺, 過背徑
4½⭐ 業餘路線(崎嶇山徑/斜度較大/中量攀爬/迷徑) 例如︰蚺蛇尖, 西狗牙
5⭐ 專業路線(攀爬山徑/無限上落/大量攀爬/迷徑) 例如︰一尖三咀過四灣, 鬼手岩
5½⭐+高危路線(野外定向/筆直山崖/叢林迷走/致命險位)
⚠️ 所有高危路線將隱藏於列表中,有需要的行山人士可用名稱搜尋到。
【荒徑】都是山徑,有記錄的,於地政署行山地圖上有顯示的路線。只不過,山徑途中沒有路牌,要靠自己看地圖辨別方向。(難度由3⭐️+)
【迷徑】就是超級容易迷路的山徑。例如︰迷椏走廊,若果雨後前往,路胚會變成溪流,實際山徑完全被淹浸,做成難以分辨方向。又例如︰葵坳山西脊山徑,仿如走入四通八達的叢林,好似點行都得,又欠缺絲帶引路,完全沒有指定山徑可言,只能靠定向行走,行一百幾十米才見一條絲帶。(難度由4️½⭐️+)
2. 行山鞋、澗鞋;
3. 太陽帽、遮、便利雨衣;
4. 手袖、手套、風褸;
5. 少量藥物、急救包;
6. 防曨液、防蚊膏;
7. 行山杖;
8. 頭燈、手電筒、電話充電器;
9. 輕便行山背囊、跑山背心;
10. 以及一套衫褲,於行山後更換。
處理中暑患者,首先要帶患者往陰涼處,鬆解身上衣物,然後以濕毛巾放頭頂及腋下,如有即凍冰袋會更理想,同時開遮,灑水兼撥涼,務求替患者立即降溫。與此同時,報警求助,消防、民安隊到場也需時。
要避免中暑,就是不要等口渴才飲水,要時刻注意身體流汗情況,並及時補足水份。
資料來源自【香港消防處】
在求醫個案中,青竹蛇最多,可能顏色較難察覺,加上青竹蛇本身攻擊性強。
首先有幾樣不應該做的要注意︰
1) 不要用止血帶綁實被咬部位,肢體會壞死。
2) 也不應用口啜出或手擠出毒液,以免增加傷口感染。
3) 更不應鎅開傷口放毒,令傷口難以癒合。
4) 包紮後不應如扭傷般抬高肢體,如把傷口抬高於心臟,會有利毒液走向身體中央位置,導致全身中毒。
被蛇咬後,要注意︰
1) 坐下休息,保持冷靜,避免心跳加快,這樣會加快令毒素流向主要器官。
2) 謹記蛇的特徵,可能的話影相,方便醫院配備特定的血清。
3) 不要用消毒藥水清洗傷口,而是用清水沖洗後包紮傷口以減低感染,也可以用繃帶輕輕包紮肢體,不要緊紮,這樣會令組織因缺血而壞死。
4) 青竹蛇甚少致命,咬人時未必會釋放毒液,如果被咬時確認是青竹蛇,也可以自行到醫院求診。
5) 萬一被毒性較強的銀腳帶(白黑直紋間條)及金腳帶(金黑直紋間條)咬到後,不宜走動,保持冷靜,立即報警求助,需盡快送院配血清。銀腳帶則最毒易致命,毒素最快可於半小時或一般2至3小時內,經血管走勻全身神經線,令人呼吸困難死亡。
青竹蛇與翠青蛇非常近似,很多時候行山人士誤以為翠青蛇是青竹蛇。
![]() 「翠青蛇」無毒,溫馴無攻擊性,全身青色光滑無花紋,眼睛細圓而頭尖。 | ![]() 「青竹蛇」有毒,極具攻擊性,草綠色帶左右各一條白色/紅白色/黃色縱線,有明顯鱗片花紋,頭大呈三角形,頸部比較細,眼睛大多數為黃色或紅色,瞳孔像貓眼呈一條垂直線。 |
2. 其次遠離空曠地方。
3. 把身上所有金屬物品放入袋內,包括︰雨傘、行山杖、行山扣、眼鏡、電話、介子、耳環、手飾……
4. 千萬不要拿雨傘,只適宜用雨衣,否則寧願全身濕透。
5. 切勿使用手提電話並關機。因為手提電話有磁場,即使沒有通話也有機會「吸引」雷擊。
6. 切勿接觸天線、水管、鐵絲網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。
7. 切勿與同行山友太貼近,每人相隔6米以上。
8. 找涼亭、避雨亭或其他有蓋建築物,並站在中間位置。
9. 若身處空曠地方,無法找到合適地方躲避,非必不得意唯有選擇在大樹下或大石旁,蹲在膠袋上躲避。但千萬不要緊貼樹幹(盡量保持3米距離,避免側向放電),更不要坐下或俯伏在地上(避免電位差觸電)。
10. 閃電不會只擊向高位,無論你是身處海拔300米還是600米,一樣有機會被雷擊。即使附近有高聳的物體,也不代表你不會被雷擊。
11. 被雷擊中未必會致命,萬一山友被雷擊中,把他帶到安全地方並報警求助,若無心跳應在黃金五分鐘進行急救。
世上沒有一種100%不被雷擊的方法,逃離及躲避方法不能以偏概全,要看實際環境出作適當的判斷。另外可善用香港天文台的定點天氣服務,其中【一小時閃電預報】的資訊可助你及早遠離雷暴區域。
簡單來說,當空氣溫度等於露點溫度,就會產生雲層。若果雲層的高度低於山脈,就可在山峰看到雲海了。

以上圖為例︰雲海高度大約為700米,就連逆溫層也低於鳳凰山、大帽山。故此,在鳳凰山及大帽山都會見到雲海,而大老山因為低於雲層,所以就看不到雲海了。
沒有你想要的資料?
請於以下留言,我們會盡快回覆你。
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他安慰我們,使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,去安慰那些遭各樣患難的人。
哥林多後書 1:4 和修版